请问台湾六堆文化

州科信息网 2022-04-07 06:32 编辑:宗健 252阅读

六堆命名:聚居台湾高屏两县的客家人,为保乡卫家,抵御外侮而组成的「六队」乡团义兵,为了有别于军「队」,遂谐音改称「六堆」,「堆」亦有聚落的意义。


●六堆沿革:公元一七二一年,朱一贵之乱,威胁到高屏客家六人聚落的生存时,各地士绅义勇集合于内埔妈祖庙聚议,成立六队﹝堆﹞乡团;中堆﹝竹田乡﹞、先锋队﹝万峦﹞、后堆﹝内埔乡﹞、前堆﹝麟洛、长治﹞、左堆﹝佳冬、新埤﹞、右堆﹝美浓、高树﹞、保卫家乡,抵御外侮。这一次的团结卫乡,凯旋而归。由于平乱有功,获清廷救建忠义亭,以后即成了以忠义亭(祠)为精神堡垒的高屏两县客家村庄的总称。目前六堆乡镇横跨高雄、屏东两县,在清朝时代皆隶属凤山县,日据时期也同属阿猴厅或高雄州,光复后美浓改隶高雄县外,余则隶属屏东县,所以六堆乡土非行政区域,而是同一族系之精神的结合体


命名:本乡之命名,乃取「长治久安」之义。


沿革:长治乡原名为长兴,日据时代设庄役场,隶属高雄州。民国卅四年光复后,属高雄县辖,改称为长兴乡。卅五年划归为屏东市,改为长治区。卅九年行政区域调整,再改为长治乡。


● 麟洛乡 ●


命名:本乡在二百七十多年前,由嘉应州﹝即今之广东县﹞人徐俊良先生来此开拓,发现大龟特多,俗读「有龟必有麟」,乃认为「麟趾呈祥」之兆,遂命名为「麟落」后改称为「麟洛」。


沿革:日据时代原设麟洛区,后地方制度改革,改称为长兴乡。民国卅四年本省重光,复改为长治乡。至卅九年四月奉准将长治乡划分为两乡,成立麟洛乡。


● 万峦乡 ●


命名:本乡面临大武山,因万山重迭,成为一天然屏障,故名之日「万峦」。


沿革:本乡在清康熙二十七年,即有广东、福建两省人士来此开拓。日据时代,本乡隶东港办务署。设万峦、佳佐、赤山各庄役场。后合并赤山、佳佐两座,改为万峦区,属高雄州潮州郡管辖。民国卅四年本省光复,改称为乡,属高雄县辖。至卅九年行政区域调整,始改隶屏东县。


● 内埔乡 ●


命名:据说内埔原系为最初广东移民来此开拓之地,后向外开拓,遂揩先辟之地为「内埔」。


沿革:本乡清朝时代隶台南府凤山县管辖,设管事办理地方行政。至日据时代,初设警察官吏派出所。后改置办务署。旋又废县设厅,置街、庄,将原有内埔、新东势、新北势、老埤等地区,合并成立内埔庄役场。至民国卅四年台湾光复,始改称为乡。


● 竹田乡 ●


命名:本乡当时系以多竹林、水田而命名。


沿革:清康熙初年,有广东居民来此拓荒,原属台南府凤山县所辖。至日据时代,改隶凤山县潮州办务署内埔支署,设二仑、凤山厝二区庄役场,后因区域变更,将原有二区合并新北势区,改置竹田庄役场。民国卅四年台湾光复,改称为乡。


● 新埤乡 ●


命名:广东客家居民移来垦荒初期,为灌溉田园,乃在此处筑一座大埤圳,名日「新埤头」,本乡即以此而得名。


沿革:本乡原属台南府凤山县,先置总理办理行政事务。至日据时代,改隶台南县。后又合并茄苳脚区编归阿猴厅东港支厅管辖,旋又改设新埤庄役场。民国卅四年本省光复,改称为乡。属高雄县管。卅九年冬行政区域调整,始划归屏东县管辖。


● 佳冬乡 ●


命名:本乡原称「六根」,嗣因周围多值茄苳树,且极茂盛,遂改称为「茄苳脚」,后取「秋收冬藏」之意,复改称「佳冬」。


沿革:本乡在清朝时代,曾设凤山县港东中里六根庄。至日据时代,改置茄苳脚区,隶属阿猴厅。迨民国九年,改制改革,属高雄州,称佳冬庄。民国卅四年台湾光复,将原庄役场改为乡公所。


● 高树乡 ●


命名:高树旧称「大车路」,据说旧时大车数台可以并行,意谓道路之广润也。民国三年,日人在各处测量,以本乡位居高地,且树林茂盛,始定名为高树。又据传地当时有一株木棉树,高冠群木,且分枝甚多,形如车盖,因之得名。


沿革:本乡系于清乾隆二年,有广东、福建两地移民来此开拓,先设东振公馆,办理粮租,及管事一人调解民事。至日据时代改为东振新区,后合并加纳区置高树庄,民国卅四年台湾光复,改为高树乡,属高雄县辖。民国卅九年行政区域调整,始划屏东县。


● 美浓镇 ●


命名:美浓原称弥浓,因本地以水原源,汲用不息,位于山明水秀之间而取弥;乡民皆务农为业而取浓,民前二十八年改名美浓以迄今。


沿革:乾隆元年,广东嘉应州镇平县人林丰山、林桂山,约同四十余客家移民,在今美浓灵山山麓,集体搭建房屋二十四户,从事垦殖,备尝艰辛,终渐有了村落形态,在名称「弥浓」,是为美浓开拓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