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有哪些药厂到目前为止 比较大的有哪些~

州科信息网 2022-07-05 14:11 编辑:高菁 293阅读

洛阳民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洛阳明康药业有限公司
洛阳康达药业有限公司
华卫医药有限公司
河南张仲景大药房股份公司洛阳地区总公司
洛阳万国药业有限公司
洛阳市康祥医药有限责任公司
洛阳本草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洛阳惠中兽药有限公司
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洛阳市六通医药包装材料公司
洛阳百力克矿山机械有限公司
洛阳立光科技有限公司
洛阳惠中售药有限公司
河南省洛正制药厂
洛阳龙门生化制品厂
洛阳民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大概就是这些

洛阳所有带国际的企业都有哪些

洛阳是新兴的共和国工业基地,拖拉机、矿山设备、柴油机、轴承、玻璃、有色金属加工、柴油机、耐火材料等大中型制造企业集中在涧西区,号称十大厂矿,每个企业都有数千乃至数万职工。 另有石油化工、邮电设备、特种矿山等企业驰名中外,近年来又发展了生物制药、信息技术和新能源等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

洛阳龙门石窟什么时候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0年11月洛阳龙门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区南面12公里处,是与大同云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齐名的 我国三大石窟之一。

在古都洛阳的南面有一条河流,它源自河南栾川,经嵩县、伊川后人洛阳而至黄河, 因其上游曾为商朝宰相伊尹的出生地而被称为伊水。
  伊水南来,在洛阳城南形成了一个风 景独特的景观“阙塞”,这就是被后人称之为“龙门”的地方。

阙,古为皇宫前两边供瞭望的塔楼,它们相对而立,空缺如门,巍巍壮观,以后,帝 王住所也便有了“宫阙”的说法。出洛阳城沿伊水南行10多公里,由中岳嵩山蜿蜒而至 的余脉突然为伊水中断,形成两山对峙、东西宽达300多米的峡谷山豁。
  伊水东面是香 山,因产香葛而得名;西面为天竺山(现称龙门山)。两山夹一水,正对洛阳宫,犹如一 道天然的门阙和屏障,所以被称为“阙塞”。早在春秋时期的《左传》中,就有“使女宽 守阙塞”的记载(女宽是周朝晋国大夫,当年因周王室内乱而奉命驻守这里)。
  由于伊水 中流,阙塞又名“伊阙”,如今,在龙门西山莲花洞旁的崖壁上,你还可以看到“伊阙” 两个大字。这里背依洛都、面对三涂、左望嵩岳、右眺秦岭,形成了 “峥嵘两山门,共挹 一水秀”(宋•苏过)的天阙奇观,引发了许多令人惊叹而又奇妙的传说。

“伊阙”的形成,乃大禹的功绩,这是其中流传最为久远的故事。
  唐代诗人韦应物在 描写伊阙风光时曾这样写到:“凿山导伊流,中断若天辟;都门遥相望,佳气生朝夕。”而 凿山导流的,便是夏朝第一个帝王大禹。

相传夏初,洪水泛滥,洛阳龙门山以南一片汪洋,大禹父亲鲧因治水不当被帝尧处死 羽山后,大禹受命继续治水。
  他一改鲧堵塞的办法,疏九河,导百川,迫使洪水归流大 海,而伊阙也就是在这时开凿的。《越绝书》卷一载:“禹穴之时,以铜为兵,以凿伊阙, 通龙门。”《水经注》云:“昔大禹疏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如阙,伊水历其间北流,故 谓之伊阙矣。”《汉书•沟洫志》也有云:“昔大禹治水,山陵当路者毁之,故凿龙门,辟伊阙。
  ”而比汉代还早400多年的《左传》,在盛赞大禹的功绩时更是写到:“美哉禹功, 明德远矣,微禹,吾其鱼乎!”那意思便是:如果不是大禹,我便成为鱼了!

历史记载,凿凿不悖,走进龙门西山,首先看到的便是“禹王池”,一汪清泉传说就 是当年大禹治水时开凿的,泉水中竖立的一根石笋,也是当年大禹治水时使用的工具。
  而 禹辟伊阙的神话传说更成了后人游览阙塞风光、伊水龙门时抒发情感的一个重要题材,给 伊阙风光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与遐想。

直到隋代,伊阙才被称之为龙门,而这一得名,传说与隋炀帝洛阳建都有关。

据《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公元605年,隋炀帝即位后一次狩猎来到洛阳。
  他登上邙 山,远眺伊阙之塞,山水之间,突然感慨道:“此非龙门乎?自古何不建都于此?” 一随从 大臣马上奉承地答道:“自古非不知,以俟陛下。”那意思便是说,并非古人不知此为龙 门,实是留给陛下的。“帝大悦,遂议都焉”,随即下诏建都洛阳。而都城的位置,一不挑 “东周王城”遗址,二不选“汉魏古城”旧地,而定在二者中间,正对伊阙,使得伊阙对 峙的两山,恰似都城定鼎门外的天阙。
  “龙”出洛阳,天阙为门,隋炀帝一言九鼎,“龙 门” 一名由此而来,并日益盛行,以至后来不少人只知龙门而不知“伊阙”,更不知“阙 塞,,了。

古老的传说与奇特的天然景观,使龙门自古便享有“洛阳第一胜景”的美誉。尤其是 隋唐时期,青山对峙,佛寺林立,亭台楼阁,巍峨壮观,正如唐代诗人白居易所说:“洛 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
  ”然而,在龙门山色风光中,最为辉煌的便是“龙门石 窟”。在伊水两岸的崖壁上,森罗万象的一个个石窟尤如蜂巢般密布,南北长达1公里。 “精合绕层阿,千龛邻峭壁”,“万穴列岩壁,三龛独雄夸”,“谁穷造化力,空向两崖看”。 它们与龙门山色,相映成辉,成为洛阳佛教最为兴盛的风水宝地。
  

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孝文帝拓跋宏为讨伐南朝,亲率大军三十万从平城(今山西 大同)南下,直取中原。期间,孝文帝查看了东汉、曹魏和西晋的洛阳都城遗址,意识到 鲜卑人走出草原,徙居平城,还只是成就千古大业的第一步,要经略四海,统一中国,必 须迁都中原。
  于是,他在任城王拓跋澄的支持下,决定从平城迁都洛阳,并即“诏征司空 穆亮与尚书李冲、将作大匠董爵经始洛京”。

崇尚佛教的孝文帝在筹建洛阳新都的同时,把当年在平城开凿云闪石窟的理念也带到 了洛阳。他巡视伊水龙门,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随即在龙门西山开凿了古阳洞。
  一批支 持他迁都、并随他征战洛阳的王室贵族、文臣武将也都纷纷在古阳洞内凿龛造像,龙门石 窟也从古阳洞开始,拉开了长达700多年开凿营造的序幕。

从龙门峡谷第一声斧凿声到今天,龙门石窟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而就其开窟 造像的营造过程来看,从北魏孝文帝幵凿龙门第一座古阳洞石窟寺开始,前后历经了北 魏、东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宋,以至元、明诸朝,也断断续续开凿了 700多 年。
  今天,经专家统计,龙门石窟现存窟龛2,345个,造像10万多尊,碑刻题记2,800 块,佛塔60多座,均为我国石窟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