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孩子学个自己的兴趣爱好,怎么激发他自愿

州科信息网 2021-11-04 12:55 编辑:净阚 284阅读

让孩子拥有良好的兴趣爱好,是每一位家长的心愿。这是因为,兴趣对于一个孩子性格的养成、对他未来的生活状态影响巨大。

一方面,孩子良好的兴趣爱好养成的专注与进取精神,可以直接促进课业的学习;另一方面,孩子现在的兴趣爱好很容易成为孩子将来的工作方向,为职业生涯加分。

此外,良好的兴趣爱好,还会伴随孩子的一生,给他快乐,给他勇气,成为家长留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

其实,让孩子学个兴趣爱好并不难,难的是怎样让他学得“心甘情愿”,学得“终有所成”。

作为老师,我也有2个词要送给家长您,一是“循循善诱”,二是“循序渐进”,前者促进“心甘情愿”,后者确保“终有所成”。

此外,我还有3条建议给您,希望可以为您助力。

建议一:朔本求源,深度理解“兴趣爱好”的内涵及分类,为孩子画好“兴趣圈儿”。1. 什么是兴趣爱好?所谓兴趣爱好,通俗地说,就是孩子期望了解某个事物或者参与某项活动时的原动力及心理倾向。兴趣爱好属于积极情感,是促进孩子努力学习、积极工作的有效途径。

例如,一些小音乐迷,一谈起音乐便会津津乐道,一遇到音乐会便想一睹为快,对电视中的音乐节目特别迷恋,这就是对音乐有兴趣。一些相声迷,总喜欢谈相声、背相声,一遇相声就来劲,这就是对相声有兴趣。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就是说人们的兴趣爱好虽然多种多样,但都能使人们明确目标,积极主动,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2.兴趣爱好的分类。孩子目前可参与的兴趣爱好分类很多,适合青少年的大致有以下7类: 

运动类:主要包括集体运动类,如篮球、足球、排球等;个人运动类,如武术、跆拳道兵乓球、网球、羽毛球、游泳、滑冰、长跑以及部分田径运动等;舞蹈类:比如民族舞、芭蕾舞、现代舞、拉丁舞等;演唱类:比如歌曲、戏曲、曲艺等;乐器类:主要包括钢琴、手风琴、小提琴、古筝,还包括铜管乐器、打击乐器以及民族乐器等等;书画类:美术、书法、雕塑等;文学类:诗歌、散文、剧作、小说等;棋牌类:主要包括象棋、围棋、跳棋、军旗、桥牌等等。前3项为“动”类项目,后4项为“静”类项目,其它不在一一列举。

3.为孩子选定兴趣范围的方法。

选择兴趣范围,可以从孩子的性格特点、身体条件、学习难度、时间要求、学费成本以及现阶段学校学习内容的匹配度等6个维度来考虑。总的来说,性格外向的孩子容易坐不住,比较适合运动类、舞蹈类、演唱类项目;性格偏内向的孩子,比较适合乐器类、书画类、文学类、棋牌类项目,更容易学进去。

小结:以上3点深度思考后,家长就可以为孩子大致分出“动”类项目和“静”类项目作为备选,可以在日常交流中有意识地向孩子渗透相关知识,并判断分类的准确度。

建议二:循循善诱,选准“兴趣点”,引导孩子“心甘情愿”地学习。1.多蹭“热点”多“熏陶”,有计划地安排孩子接触“兴趣圈儿”。

家长判明孩子的兴趣范围,可以从运动+舞蹈组合,或者乐器+书画组合开始,有意识地在课余时间带孩子到体育馆看比赛,用运动员不懈进取的坚韧性格,来感染孩子的进取精神;

带孩子到剧场听音乐会、看舞蹈演出,用时而雄浑,时而温婉的音乐浸润孩子的情感,让曼妙的舞台形象,促进孩子人体之美的切身感受;

带孩子到展览馆或者培训机构看书画、雕塑,让流动的线条、绚丽的色彩和雄浑的山水画卷,让孩子感受到五光十色的世界,领略到神奇的感染力。

在孩子好奇地摸一摸、画一画、试一试、唱一唱中,一颗兴趣的种子,就会在孩子充满想象力的头脑中生根、发芽。

2.为每个“兴趣点”选出“榜样”,在“榜样”PK中,帮助孩子确定自己的“兴奋点”。

无论在激烈的运动场还是在演出大厅,无论是在展览馆还是培训教室,每一次“探索之旅”都会在孩子心目中留下足够深刻的印象。每当回来的路上,或者回到家里,家长一定要做一件事情,就是让孩子回忆一下刚刚过去的经历,用“4W1H”的引导句式,即:“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你接下来最想做点什么”,让孩子对刚刚的经历进行回顾,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记住印象最深的一位标志人物。在经历过多个场景后,家长要把这几个标志人物的名字和画像(能找到最好),放到一起,问一个关键的问题:谁是你心目中最“厉害”的英雄?当孩子明确了一个名字后,家长要立即确认:你想不想和这位厉害人物一样,成为别人心目中的英雄?这个时候,孩子一定会开心地给出确定的答案。

这样,孩子的心目中,就会树立起一个学习榜样;孩子的兴趣,也就会从这个榜样开始,逐渐生长。

3.建立“契约”,定好规矩,为孩子划好“自留地”。

当兴趣点选定后,家长要安排孩子到相应的培训机构进行训练内容的视听。家长要及时跟孩子交流感受,当孩子愿意接受训练计划时,家长要跟孩子商量并确认具体安排:每天什么时间上课、什么时间训练,要制定详细的作息安排。同时,要求孩子必须签一份“保证书”,贴到案头来自我监督,让孩子建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办”的责任意识和规则意识。

等一切安排妥当,家长才能再带孩子报名交费、按时上课。这样就能避免出现“学费交了,但是孩子还没搞定”的情况发生,那时再退费比较被动。

小结:选好“兴趣点”,定好“自留地”之后,孩子本人就可以按照自己的选择,“心甘情愿”地去学习、去训练,孩子的兴趣爱好也就因此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建议三:循序渐进,保持“兴趣心”,促进孩子训练“终有所成”。1.要针对兴趣课程的学习,专门跟孩子商定激励约束的规矩。

孩子开始的时候因为新奇、兴奋对训练往往热情很高,经常主动提醒家长按时训练。但是时间一长,新鲜劲一过,孩子容易出现懈怠。这个时候,奖惩制度就能发挥“防火墙”的作用。

2.在奖惩制度的设计与执行时,要把握3个原则:

原则(1):制度要张贴在孩子的房间,奖惩方式要和孩子一起商定,家长不能一手遮天。

奖惩的内容和标准要跟孩子商量,得到孩子的承诺,家长不能一个人说了算,否则容易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其中的内容最好明确表达为:“是否按时出勤、是否训练完成、是否受到表彰”等等细目,要逐项定好奖惩分数,比如,每完成1项任务奖励2分,没有完成减4分等等,做到每天算分数,每周画红旗,每天一点评,每周一兑现,每月一奖励,孩子所得积分可以换零食、换玩具、换旅游等等。通过每日成就感的建立,逐步将家长和老师外在的激励方式,转化为内在的行为惯性,孩子的内驱力就自然形成了。

原则(2):家长要关注“第一次”的发生。所谓第一次,就是“第一次做好”与“第一次出错”。抓好这个关键时刻,对孩子的引导具有“仪式感”,容易形成深刻印象。其他时间也可以照此办理,但效果没有“第一次”重要。

如果第一次出勤及训练表现良好时,家长要在回家的路上及时表扬,表扬的语言不能是简单的“你真棒”这3个字,一定要用“定性+定量”的方式,明确孩子究竟哪里做得好才受到了表扬。

比如:“你今天真棒,尤其是在练习“侧滚翻”这个动作时,特别认真,动作也很正确,连教练都要求其他人向你学习。点赞啊!我们今天单独奖励5分!”这样的表达,孩子就知道,是因为动作做得好受到了表扬。

如果是受到了教练的批评,家长也要注意回来后,及时对孩子进行“正向鼓励”。

比如:“今天,你在做侧滚翻这个动作时,因为动作没做对,教练批评了你。教练没有批评错。但是,妈妈注意到,你在开始蹲下以及翻过去起来时,东走都是正确的,这说明,只要你用心,把一整套动作都作对,完全没问题。妈妈很看好你!走,妈妈奖励一包QQ糖!”这样一来,就容易恢复孩子的自信,使孩子在比较开心的状态下,继续投入到第二天的训练当中。

家长还要注意的是,兴趣爱好毕竟是辅助小菜,不能喧宾夺主,影响正常的校内学习。两者之间尽量做到:两不误、两促进。当两者发生冲突时,兴趣爱好还是要为正常学习让路,过后再补,这一点要向孩子提前说明,不能含糊。

原则(3):约定要及时兑现。每天说好要点评就一定要点评;说好一周兑现、一个月奖励,家长必须说到做到。通过这样的言传身教,孩子就容易仿效,能够做到“遵章守信”,好的兴趣训练就能够得到坚持。

同时,为保证家里的氛围匹配,家长要按照孩子的兴趣训练内容,对室内环境进行适当的布置。比如,在征求孩子意见的基础上,选择他喜欢的体育明星或者音乐大师、科学家的挂图贴在孩子的房间里,形成无形的“心理暗示”。家里看电视时要多放孩子的兴趣方面的内容,在家庭聚会时,要有意识地让孩子“露两手”,在朋友聊天时,要当着孩子的面介绍孩子的训练项目,邀请孩子“介绍经验”,增强孩子的成就感。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置身在这样的环境中,很容易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能把家长这份用心良苦的“兴趣大礼包”真正接在手上,放到心里,让自己健康成长。

总之,良好的兴趣爱好能让孩子终生受益,会促使孩子在开心、愉悦中培养自动自发、不懈努力的进取精神。在良好的兴趣爱好培养中,家长要坚持选准“兴趣圈儿”、定出“兴趣点”、保持“兴趣心”,通过循循善诱,循序渐进,我们的孩子一定能够成长为健康、睿智的快乐少年。最后,我把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话送给您,我们共勉: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孩子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如果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

以上是我的一点思考,希望可以给您一点启示。

我是老白嘚吧嘚,一个专注教培的耕耘者,点击关注我,可获得相关资料。

也可以在下方留言,我们深度交流,谢谢!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版权,请联系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