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信息化现状怎样?如何发展?

州科信息网 2022-06-01 02:39 编辑:喻盛 188阅读

信息化是工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原本主管国内工业领域的是工业部,2008年更名为:工业信息化部,你就可以想象信息化对于工业的价值是多重要。在国家层面也非常的看重。

所谓制造业信息化,不要想当然的以为是“互联网+”,或者说你只看到互联网,看不到制造业本身的特性。

理解制造业信息化,需要先从制造业的本身特性开始理解:

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管理——市场渠道管理——客户消费级需求反馈

通俗的说就是:从要研发做产品,到生产这个产品,到通过销售,通过代理商等渠道卖产品——客户反馈这个产品怎么样,我接下来怎么生产。

贯穿真个制造业的流程,怎么实现数据化。怎么通过一个个报表就能够看到所有的流程,怎么让一个个报表相互连接起来。

2015年中国发布中国制造2025战略,德勤同中国机械联合会,共同调研发表了一个中国制造业信息化调研,根据了解来说,目前专门针对题主的这类调研,就这一个,因为这种调研比较虚,只能看到总体的现状,无法落实到企业的战略中,因此没有一个企业愿意做。只有一些国家部门回去做这个调研。

制造业信息化的四个过程:

正如我前面说的,信息化是要实现制造业各个环节的数据化的过程。通过这个理念你就好理解了,中国工信部也给信息化提供了一个过程:

起步——单项业务覆盖——综合集成——系统创新。

什么叫起步:起步就是企业开始引入信息化产品,例如开始引入ERP系统,开始引入MES系统,开始引入PLM系统等等。

什么是单向业务突破:例如企业的订单生产管理系统,使用了ERP,并且已经能够顺畅的运转起来,定案全部都通过ERP,并且能够通过ERP系统进行整体的生产销售管理。这就是单向业务覆盖,例如有的企业率先实现的财务部门的数字化。

综合集成:就是实现两项或者多项业务板块衔接了,例如财务体系同订单体系衔接,研发体系同生产体系衔接,销售体系同生产体系衔接。但是这个收无法实现全连接,还是存在大量的人力在疏通流程。

协同创新:指在企业内容部实现了综合集成之后,企业把目光转向全产业链直至最终用户,李勇互联网,移动通讯,大数据等新技术,创新业务模式,与全产业链和用户实现协同。

我们来看两个阶段中国制造业信息化过程:(2009-2015年)2009-2011年:国家工信部做的相关调研

2009年初至2011年底,工信部曾联合各相关行业协会,对17个工业门类和生产类型的重点行业,近千家企业进行两化融合的评测。测评选取的样本是以中大型企业为主,其两化融合基础和水平在行业内较高。当时的评估结果是,17个行业参评企业中,约25%的企业还处于起步建设阶段,43%的企业处于单项覆盖阶段,2%的参评企业处于综合集成阶段或正式在向集成阶段过渡,10%的企业初步进入创新突破阶段。

2015年,德勤同中国机械联合会做的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调研,样本来自132家大型企业。包括汽车,工程机械,电力电气,电缆等。

从这个表格里面,我们能够看到,大量的国内大型企业,已经开始做信息化建设,只是集中在单项业务的覆盖。这种情况从中国工业软件市场的发展其实可以侧面反馈这种情况,MES,ERP,PLM软件等等开始在国内大行其道,其实就是国内在不断的推荐信息化的一个过程。

2015-2020年,智能制造的大力拓展

2015年后,中国掀起一轮智能制造的发展,国内不少企业开始建设无人工程,黑灯工厂等等。相遇与前期的发展,进步迅速,从中大型企业,开始向中小企业应用普及。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市场的规模:如果从制造业市场的信息化容量来说,我们大致可以通过工业软件的容量和发展趋势来进行一定程度的反馈:

2017年中国工业软件市场,容量约为1400亿,2024年我国工业软件产品收入将达到2950亿元,2019-2024年业软件产品收入CAGR达12%。

制造业信息化的困难

制造业信息化的主要困境,其实来自于,制造业企业本身对于生产管理流程化的认识程度,以及生产管理流程梳理的是否明确有关系。

我们来看2015年,德勤的报告中提到的,制造业企业自己表示在信息化过程中的困难点,其实就集中在软件同自身生产的不相容。这种不相容可能来自于企业本身不重视,或者受到生产以及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的限制,还有客户本身的生产能力达不到等问题。

更有国内软件开发企业在生产工艺领域的经验缺乏,会做软件的不知道汽车怎么生产的,不知道财务怎么运行的,这些情况以前都是存在,经过这些年的已经有很大的改观了。

结论:中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会一直得到大力的支持,国内的两化融合的政策扶持也会不断推行。但是找到自己适合的信息化产品,合理的推行这个应用才是企业最需要做的。

从2010年开始,中国的制造业总量已经位居全球第一,在全球制造业的份额为20.9%;美国排名第二,约20.7%;位于第三和第四位的日本和德国,分别只占10.4%和6.26%。但是中国工业软件市场仅占全球工业软件市场的1.7%。中国制造业的信息化水平由此可见一斑。中国高端的工业软件90%以上依赖进口,而且价格非常昂贵。制造业工业软件应用水平的低下,反映了制造业计算机、网络、数据的应用水平很低。工业软件是当前我国企业数字化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抓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工业软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抓手。必须认识到,工业软件并不单纯是一个软件,而是多种学科交叉的研究结果。只有制造行业的优秀专家和工程师与软件科学家的结合,才能够开发出一流的工业软件。高端工业软件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成果的软件表现,学术、技术水平很高。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互联网应用在全球的普及,制造企业不断努力实现企业信息系统的网络化,也就是“互联网+”。许多企业开始构造企业的内部网和外部网。内部网就是把企业内部的各种不同功能的信息系统通过联网而“打通”;外部网则是把企业和外部的合作单位通过联网而“打通”。前者是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垂直整合,后者则是企业之间信息系统的横向整合。

目前,我国很多制造企业对“互联网+”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选择“制造业+互联网”,以制造业为出发点,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为工具和手段,以产业升级为目的,寻求关键效率的提升。“互联网+”相关技术和手段充当了传统产业升级的效率提升工具、管理优化工具、需求整合工具和业务转型的工具。